企业学院

2020-03-29

城镇内核与城市文明

          

陈 贵  京WORK-北京码头创始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院长

    

城镇,一定是以人为核心。城市,一定是以商业为纽带。每一座城镇选址都是其先贤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蕴藏着时间、功能和文化的沉淀,也是特色各异城镇彼此繁荣繁衍共存的内核。

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文化的升华。人类文化或文明各异,是区分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区域族群的重要基因符号。农耕文明,对应的印象是淳朴、保守。游牧文明,对应印象是彪悍、尚武。商业文明,对应印象是精明、现代。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他说:“就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的丛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所获得的全部能力和习惯”。

城市形成的社会经济学基础为社会三次大的分工,即农牧分离、农业与手工业分离和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分离。人口迁徙依次形成了原始聚落、分散乡村、集市、早期城市、城市和现代城市。这种演变路径依赖以劳动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解放,推动剩余产品出现,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邻河、邻江、邻水而居是世界人类各民族文明形成的普遍模式。《世界文明史》(威廉·麦克高希著)概括了五大文明发源地,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文明构成了古代社会五大最伟大的文明。而“两河流域文明”是古代社会最早的文明,该文明兴起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属于大河文明。两河文明强大的辐射能力通过尼罗河、红海和黎巴嫩传播到尼罗河流域影响了该地域各民族的文明形成。对后来的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城市的形成模式分几类。其中,内陆城市多以集市为圆心形成本区域人流物流的汇聚。码头城市以沿江沿河码头为支点形成跨区域人流物流的汇聚。尤其是码头商业文明更具有移民性、商业性和包容性,汇聚和交流的不仅仅是物资、资金、信息和技术等,同时为本域和东西方形成了文明和文化的多元化交融,共同推进世界文明进步。码头商业文化引领,进而形成的世界商业文明,又岂止是水域文化水域文明。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智能化,科技进步,码头已经是商业文明的符号,承载着丰富多彩世界商道文明的基因。

天津,也是因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因从"三岔口"渡河夺沧州占南京,认为"三岔口"是风水宝地,取名:天津。苏州从南宋到明清时期,也是因为“上塘河”(京杭大运河古河道),形成了著名“阊门”商街。历史上繁荣景象从这首诗中得以体现,“繁而不华汉川口,华而不繁广陵阜,人间都会最繁华,除是京师吴下有。”

当前,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特色小镇建设容易运营难,运营是关键。特色小镇应立足于独特资源禀赋和文化积淀,构建差异化、原创性、聚焦型产业生态。特色小镇贵在产业链价值,应具备独特性、唯一性、自组织性和独立平台运营能力。特色小镇永不褪色,必须尊重城镇自身形成规律,发挥诗和远方想象力,必须怀揣卓越企业家精神和情怀。政府和企业要真正理解城镇形成规律,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为主,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和城乡协同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特色小镇科学规划、设计、建设和可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