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信用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强大国内市场

2020-04-24

DSC00081.JPG

尚伟龙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大国信用”智库秘书长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在北京码头智库每周头脑风暴“用信用消费升级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座谈会上,中管院商学院“大国信用”智库秘书长尚伟龙就“应对疫情影响,倡导信用消费升级”等问题发表看法。

2019年,一个“难”字成了网搜热词。大家都觉得,这一年“我太难了”, 2019似乎比以往的每一年都难,好不容易“熬”过了2019,期待2020能够翻身。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热闹与祥和,口罩代替猪肉成为最紧俏的年货,“宅家”也成为今年春节大部分人过年的最佳选择。在这场抗击新肺疫情阻击战中,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演绎着集“中国特色、中国担当、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诚信”于一体的最美中国精神。在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并逐步好转之际,国外疫情却迅速漫延波及全球。当前,对我们来说疫情防控依然是最严峻的问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多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承受着较大压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面临更多困难,而疫情演变和持续周期还不确定,必须要做好长期应对困难的准备。

受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以及出口均出现断崖式下滑,投资骤降,消费停滞,出口受阻。据统计,短短三个多月,全国2996家影视公司破产,1.2万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消失,1.1万多家旅游企业倒闭,5万多家小餐馆关门转让,7.8亿人面临负债,47.2%的人已经发生了逾期失业人群和待业人群都在持续走高,短期就业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对我国经济形成的冲击,增大了全年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据IMF4月《世界经济展望》公布,预计全球GDP增速-3.0%,成为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衰退,此前预期3.3%。活下去,成为了当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死决。

面对疫情的冲击,党中央果断决策,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根据疫情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判断,中央政治局提出了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向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果断转变的“六稳六保”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六稳、六保”的重点是稳就业、稳金融,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激励下,全国上下逐步复工复产,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政策不断,给企业释放资金续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但我们也要看到,疫情尚未结束,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3月31日在深圳华为总部举行的2019年年报发布会上说,“2020年对华为来说,目标是活下来”、“希望明年还能够继续发财报。”对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活下来”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形势,笔者认为,大力发展信用经济,促进信用消费,对当下“六稳六保”措施的落实,确保疫情下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发展信用经济,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当前疫情冲击,扩内需,保增长,落实“六稳六保”等一系列措施的重要举措。

此次疫情来势凶猛,影响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短期内对于行业的影响冲击力很大,特别是流动性资金短缺,成为中小微企业致命瓶颈,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一系列向好政策的不断落地,给企业注入了生机,但面临的原材料采购、房租、物流、人力资源等巨额成本,很多中小微企业还是难于“活下去”。因此,对于一些信誉度良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应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扶持,在贷款、融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免抵押等方式,以信用担保,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同时,应进一步规范出台鼓励企业采取易货交易、商业保理、信用保险、信用融资等措施,多渠道解决企业流动性资金短缺等问题。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强资金监管,以确保资金足额到位,真正用到发展实体经济中去。对于那些借疫情哄抬物价、挪用资金甚至拿去炒房、高杠杆等行为,要坚决予以曝光严惩,列入失信黑名单。

其次,要大力发展信用消费,是疫情下提升经济活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全面进入信用经济时代。本次疫情短期内虽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从IMF4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可以看出,2020年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大部分都将进入负增长时期。在各国推出的积极的政策应对之下,疫情所产生的短期负面影响终将退去,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受到一定时间抑制的需求将被重新释放,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面临报复性增长,我国经济增速将高居全球之首,达9.2%。

因此,在当前流动性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大家都捂紧了“钱袋子”,国家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信用消费,使用信用消费方式,带动消费者在安排消费支出上更加灵活,能够预支未来收入,提前实现消费愿望。政府层面应迎难而上,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短期刺激加中长期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扩大国内市场,释放消费潜力。此次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应该多为短期的,从“非典”的经验看,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受到一定时间抑制的需求将被重新释放,带动旅游、餐饮、交通、商贸服务等行业出现显著反弹。

通过投放信用从事经济活动对于提高个人生活水准,扩大企业生产经营,带动全社会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显然,在信用经济条件下,信用资源为各类市场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注入了新活力,信用交易明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积极发展信用消费,充分发挥信用资源拉动消费新动力的作用,进而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成为提升经济活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成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

三是要加强诚信建设,治理诚信缺失,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创我国信用消费升级新时代。

在信用经济时代,信用同资金、技术、人才一样,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随着各类社会信用活动的活跃,信用缺失问题日益突出。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从顶层设计到一系列维护诚信打击失信的政策法规出台,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市场联防机制初见成效,全方位打击失信或违规的“天罗地网”逐步形成,对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信用经济是真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真金白银”,坚定发展信用经济,是治理诚信缺失,防范信用风险,遵从经济规律,统筹协调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达到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沿着市场经济、信用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道路。

诚信是个人是企业的立命立业之本,只有守住诚信,才能保持发展,赢得未来。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承受着较大压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更多,疫情演变和持续周期还不确定,更要做好长期应对困难的准备。但无论有多难,对于广大企业经营者来说,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轻易失信。只要守住信用,就还有未来。鼓励信用消费在激活市场、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和强大国内市场中杠杆作用,充分体现“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的理念下,鼓励居民提前和超前消费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