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的逻辑

2023-06-01

image.png

陈 贵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家论坛主席、北京新闻文化研究所所长


谈论这话题的前提或许应该在衣食无忧、天下太平、彼此需要的基础之上,人性中光芒的一面才会得以彰显,人性善的一面才得以赞赏和推崇。如果在特殊极端危险恶劣环境下,人性中极端、畸形、自私和邪恶的一面也许会表现得更多一些。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法家鼻祖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名言真谛。

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各有认知逻辑体系。王阳明有关人性善恶哲学思想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性可分为生物性和社会性。生物性为了直接让自己生存的更好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为了整个集体的收益而表现出来的。

道德是高级规范。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提出“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处世之道,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意为风俗和习惯。东方道家主张“道”和“德”是分开的。总之,善是西方道德哲学的基础;孝是东方道德哲学的基础。

情操是高级情感。表现为复杂的环境与个体的价值观有关的高级情感,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范、事实真理、艺术审美所持有的情感和态度,也是人后天独有的一种深刻的、稳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高级情感。亚当·斯密的现代经济学奠基之作是《国富论》,阐释了在封建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渡中人类为什么需要市场交换,把克制私利欲望寄托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了他在哲学上的巨大成就,其实他始终研究人类最伟大的课题“人的科学”。他在“人的科学”中注入了“一种牛顿式的科学程序”,并且构成《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基础,对人类生活的主要方面,包括道德、社会、艺术、政治和商业,进行一个统一的一般性叙述。

人性有两面性。经济学是分析人性、心理和行为的学问,如何对待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如何平衡效率和公平问题。不能准确理解人性本身,也就无法定义人的道德和情操。在《国富论》中,假设所有人都是“经济人”,一生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道德情操论》中的人却是高级的“社会人”,对物的追求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道德情操论》对人类社会和道德规范的进化论式的阐述,提出了“为什么人会去追名逐利”“背后的原理是什么”终极哲学命题。

学者都认为《道德情操论》是《国富论》的基础,不读懂《道德情操论》就不能充分理解《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典之处。为啥,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财富创造动力;为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反而还会推进社会公共整体利益。


本文将刊登于发现杂志(企业智库版)2023年5月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