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中国科学家论坛创办背后的故事

2021-04-13


陈贵  中国科学家论坛主席、《发现》杂志社社长


 

一、创意缘起

2001年,我担任《发现》杂志社副社长,科技日报社秘书长李明启跟我是好朋友。在一次集会中,我们谈到《发现》杂志与科技日报社联合搭建学术平台活动时,“发现点什么”“发现科学”“发现科学精神”“发现科学家精神”等思想火花不断碰撞,最后形成了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出发点,着手创办中国科学家论坛活动平台,这就是中国科学家论坛的最初孕育。之后好几个月,又经过了多次、大小规模不等的研讨、头脑风暴会,最后形成“把中国科学家论坛办成国内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高端科技传播、产学研合作活动平台之一”的共识。

二、一炮打响

筹备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第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向在科技领域、德高望众的领导、科学家们汇报请教。让我们倍感兴奋的是,这些领导和科学家们都非常支持我们举办中国科学家论坛活动。在给时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汇报论坛创意时,更是得到他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周院士对举办好中国科学家论坛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期望。汇报结束后,周院士欣然同意并应允担任论坛创始主席,并答应为论坛题名。一周之后,我和李秘书长到周院士办公室拿到了题字。时光荏苒,一晃就快二十年,李秘书长,也退休了。过去近二十年了,中国科学家论坛什么都在变,包括组委会轮值委员会、核心组织者、主承办单位、战略合作伙伴等等。其中,两个没变的,第一是我还在,熬到了论坛主席,当年我才三十多岁,正风华正茂;第二没变的是《发现》杂志社自始至终始终作为主承办单位。

2002年8月31日,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盛况空前,大腕云集,探讨“21世纪中国科技现代化”。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人均为现任政府官员、南山北斗、商界精英。《科技日报》头版以《中国科学家论坛火爆北京》为标题进行了整版报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院士致辞,时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院士到会讲话,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时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玉台、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栾恩杰院士、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分别作主旨报告,论坛影响力极大。

三、时代同步

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给我增添了极大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也深感持续把中国科学家论坛办好,这是一个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任务。每一届论坛的主题既要符合论坛的宗旨,又要与时代脉博一致,为国家、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独一无二的平台作用。前十七届的主题分别是:21世纪科技与中国现代化;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与区域发展自主创新论坛;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中国——官、产、学、研和合发展;为企业插上科技与资本翅膀;“十二五”科技创新与助推企业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推经济转型与科技成果转化;共谋创新驱动、助力转型发展,创新、创新、再创新;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插上科技与资本的翅膀;创新驱动发展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创新引领大科学、大战略、大产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与新时代科技创新;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致敬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2021年第十八届的主题是:“十四五”科技赋能与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

四、领导关怀

这二十年来,印象深刻的记忆是见到了科学界顶尖科学家并有机会给他们介绍论坛筹备等事项,如:周光召、吴阶平、宋健、朱光亚、徐匡迪、路甬祥、何鲁丽、徐冠华、白春礼等等许多科学大家,首都各大高校校长及400多位两院院士。荣幸地有机会零距离感受各位重量级大家的学识、人格、思想。同时感到欣慰的是每届论坛期间都能与上百位科技企业家通过科学家论坛这一平台进行交流探讨,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论坛,已经成为我更新科技前沿知识、把握世界科技竞争脉搏、办好北京码头智库服务企业的智力支撑、思想源泉和资源平台。

为了办好每一届论坛,我曾多次到周光召、吴阶平、朱光亚、徐匡迪、路甬祥、何鲁丽、张伯礼等领导、专家办公室面对面汇报科学家论坛筹备情况,深切地感受到了领导、专家对论坛的重视与支持。

2004年,到吴阶平院士办公室汇报科学家论坛时,吴院士对我主创的中国企业家健商俱乐部非常支持,还为此特别题写了“保护企业家就是保护生产力”。

2004年,我到时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办公室汇报科学家论坛,他还特意题写了我提出的中国科学家论坛宗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2016年,我到时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办公室汇报第十三届论坛筹备情况时,她特别嘱咐我说,“你既是《发现》杂志社社长,又是北京码头智库创始人,一定要充分发挥智库与媒体的作用,把科学家论坛这么一个高端学术活动办好,办实”。

2017年,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为科学家论坛作了一场精彩报告,当时出席开幕式的时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等领导都一起聆听了他的报告。报告之后我们送他时,他说“今天是科学家论坛,陈贵社长在邀请我作报告时希望我从经济学家角度为科学家企业家作一些分享,希望今天能给会议一些补充和参考。”

2018年,第十五届论坛筹备情况,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院士邀请我和中国科学家论坛秘书长栾红燕去交流探讨,戴院士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对为科学家论坛准备报告内容的重视程度,让我们非常感动和钦佩。

2019年6月,我带队到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张伯礼院士共同举办论证会之后,我向张院士介绍了科学家论坛情况及邀请他作中医药发展方面的报告。他仔细了解之后欣然同意。当年,第十六届论坛,“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专程从天津驱车到北京为大会作了精彩的报告。

五、特别几届

举办十七届以来,每一届都值得从心记起,都值得细心品味。印象最深刻的有这么几届:首届论坛火爆,在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第二届论坛是2003年,在筹备期间,因为SARS疫情原因我们都非常担心不能如期举办,SARS疫情之后,科技界、企业界以及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科学、重视医学健康,那一届会议规模超2000人。第五届论坛,正值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订之际,当时我们请了10多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分组长的科学家、专家作专题报告,很好地将国家科技规划向社会进行广泛传播。2018年第十五届时,会议还为到场的中国科学家论坛几位创始发起人——曾先后担任科技日报社社长的张景安同志、齐让同志和担任《发现》杂志社社长的我颁发了“传播科学精神特别贡献奖”,以表彰我们所创办和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的中国科学家论坛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传播科学理念,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第十七届这三年连续三届会议规模都达到2500人以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学家论坛这一平台的影响力。2019年,会议集体合影还是第一次围成一个大圆圈拍摄的,媒体记者拍到了我组织时的一张照片。当我看到这照片时,马上想到了“鸟巢”,后来就把这照片取名为“科技鸟巢”,寓示着通过中国科学家论坛这一“鸟巢”,希望能孵化出更多的科学传奇、科技传奇和实业传奇。

六、服务企业

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企业,一直是举办科学家论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机会通过中国科学家论坛这一平台,整合更多的资源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我感到非常欣慰。

这几年,我们特别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也曾多次到中国顶级的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去交流探讨智库建设、智库成果运用及更好的服务企业家、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方法。

中国未来研究会曾参与过主办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我与金灿荣理事长通过科学家论坛多次见面交流。金理事长对中国科学家论坛服务企业家这一理念很认同。从2021年起,成立了中国未来研究会企业家分会,并由我担任分会会长,专门通过中国科学家论坛、发现杂志社、北京码头智库为企业家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从2018年起,每届论坛还增加了一个大会主席院士对话会,通过这样一个形式,与部分企业家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对接,效果很好。

2021年,第十八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定于五月下旬在北京召开。打开电脑、翻出底片、翻箱倒柜,找到了一些历史记忆和合影照片。岁月不饶人呀,好多支持过论坛的老先生都不在了,还有很多大家也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然,历届英姿飒爽的年轻派科技精英,现在正走上官产学研科学技术领域的前台。尤其是上周,总书记接见嫦娥五号登月工程参研参试科学家代表,看到曾经多次出席中国科学家论坛并作报告的孙家栋和栾恩杰两位院士坐在总书记身边,我也非常高兴。这让我再一次想起了与他们交流时的点滴。

这二十年,是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二十年,成绩斐然,世界瞩目,我仅仅是一名吹鼓手,见证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也见证了中国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产学研融合带来的成就。我很荣幸,能始终为科技强国摇旗,为自强自立呐喊,为企业家站脚助威,为科学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鼓与呼。

感慨赶上了这个科技强国时代,感激感恩怀念已经逝去的科学界的前辈,感谢过往一路走来,祝愿必将继续走下去的“中国科学家论坛”,能够不忘初心,不停,不歇,不懈。